除了「股市」新聞之外,我們還有很多產業知識可以分享
不少卸任的部長、業界的老闆私下告知,他們透過我這一系列的專欄理解「總體環境」的變化。每天在網路上,或電子時報的第二版頭可以看到這個專欄。我從台積電如何「梭哈」晶圓代工業,談到「產業分析調查的基本觀念」,這一集開始我談「三星與韓國」,這幾個系列至少都會有10篇,每篇1,000字上下。這些內容,重點不是數據,而是數據背後的事業經營模式。已經有幾個老闆找我談「台積電模式」背後的意義,至於今天開始的「三星」,究竟是敵、是友,從產業結構與獲利結構,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角度與結果。
不想給大家太多的負擔,一集一集慢慢談,大家也容易消化。至於閱讀量多少,其實我沒那麼在乎,專業的內容,讀者本來就少。媒體越在乎流量,就越難跳脫Google與臉書的框架。做為媒體工作者,當然希望讀者越多越好,但最好就跟買股票一樣「手中有股票,心中無股價」。
這些資料也將翻譯成英文,在我們的英文版digitimes.com中,展現我們對三星與韓國的觀察能力。